□本報記者 杜軍 張魏
北京時間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發布的春節申遺視頻里,??h正月古廟會、寶豐馬街書會的熱鬧畫面,折射出濃濃年味兒。河南是非遺資源大省,下面就請跟隨記者的一組長鏡頭,感受非遺河南里的春節溫度。
鏡頭1
剛結束上午的創意會,朱付軍就一頭扎進工作室,開始“泥咕咕”的制作。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h泥塑傳承人,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讓朱付軍興奮不已:“今年春節的廟會肯定更熱鬧,我做的玩具銷量也會上去。”
朱付軍口中的“廟會”即??h正月古廟會,是“華北地區四大廟會”之一,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除了豐富多彩的社火表演,??h正月古廟會上還有手工藝品展銷、民間美食商貿活動,集中展示了中原地區的民俗精粹。“我希望更多人能來??h逛一逛廟會,也希望更多人能愛上‘泥咕咕’。”朱付軍說。
鏡頭2
每年參加寶豐縣的馬街書會(又稱“十三馬街書會”),是國家級河南墜子非遺傳承人陳勝利的“保留項目”。
“每年農歷正月十三,省內外眾多藝人都來說書亮藝,河南墜子、道情、曲子、琴書等曲種應有盡有,熱鬧非凡。”陳勝利說。
馬街書會歷史久遠,數百年長盛不衰,被譽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2006年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寶豐縣也因此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曲藝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進入新時代,馬街書會也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每年在舉辦書會的同時,也在文化游、民俗游等方面不斷創新。讓陳勝利欣喜的是:“隨著傳統文化掀起熱潮,不少年輕人的目光也聚焦到這一古老又時尚的文藝活動上來。”
鏡頭3
“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傳得飛快,讓靈寶市焦村鎮溝東村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李竹梅大為振奮,“希望終于變為現實,我們能做的就是深化春節文化的傳承”。
“舊時,每年一進入臘月,婦女們就‘放下鋤頭上炕頭,拿起剪刀鉸虎頭’。”李竹梅說,春節是一年里的重要節日,也是展現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要時節。
中國剪紙于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河南,剪紙民俗普遍,豫西剪紙更盛。“剪紙作為一種吉祥符號,展現了國人無窮的創造力。”李竹梅說。
2008年北京奧運會,李竹梅帶領村民創作的“五福娃”系列奧運剪紙作品,讓世界關注到豫西剪紙。此后,她和團隊的剪紙作品又接連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精彩亮相。“不光立足本土,我想讓三門峽剪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是李竹梅的理想。
鏡頭4
“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今年春節的演出肯定更熱鬧。”得知春節申遺成功的喜訊時,內鄉縣宛梆劇團團長武新建正在整理流動舞臺車。這兩個月劇團演出很多,春節期間還要奔赴各鄉鎮巡回義演。
宛梆肇始于明末,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號稱“梆子聲腔活化石”。內鄉縣宛梆劇團是全國唯一的宛梆劇種專業劇團。
宛梆曾面臨長達十余年的生存困境,但是宛梆人并沒有放棄,他們“于清貧中堅守,在困境中傳承”。如今,內鄉縣宛梆劇團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借助新媒體,在新時代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它的唱念做打、梨園情懷,也成了新潮流。“宛梆要發展,不僅要黏住老戲迷,還得吸引年輕戲迷。”武新建說。
畫外音
春節,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與期盼。在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民間文藝學與文化傳播中心主任高有鵬看來,每當春節來臨的時候,人們首先敬祀祖先和天地,相互聯系拜年。這里拜的并不僅僅是個人,而是整個歷史。
春節申遺的成功,充分彰顯了中華文明的感召力與魅力,同時,也為一些非遺技藝和產品提供了發展的契機。“春節作為重要的文化消費季,為‘非遺’提供了展示空間和消費市場,我們應該以春節申遺成功為新的起點,重新審視并進行社會實踐,來保護好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河南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彭恒禮說。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中心執行主任褚金勇認為,春節文化雖然起源于中國,但它已超越了國界的限制,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盛宴,“春節在保持自身文化獨特性的同時,還給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增色添香,成為國際溝通交流的文化媒介”。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lichuangjx.cn/showinfo-33-34078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